如何預防高血壓?三少二多三要點,跟著做就沒事

高血壓的症狀及標準

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建議,18 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量 1 次血壓。 如血壓範圍在 120 / 80 – 140 / 90 mm/Hg 之間,為高血壓前期,表示有可能發展成為高血壓,建議應立即改善生活型態,並養成每日量血壓習慣。 若血壓超過 140 / 90 mm/Hg ,您應與醫師討論如何追蹤及是否治療。

如何預防高血壓?三少二多三要點

預防高血壓,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是關鍵。掌握「三少、二多、三要點」原則,就能有效降低風險,維護心血管健康。

少油脂、少調味品、少加工食品

少油脂

維護心血管健康,控制油脂攝取量是最基本的原則之一。過多油脂,特別是來自動物性的油脂,會增加血管負擔,成為動脈粥狀硬化的重要危險因子。

動脈粥狀硬化指的是脂肪、膽固醇及其他物質堆積在動脈血管壁上,逐漸形成斑塊。當斑塊累積時,血管會變得狹窄、失去彈性,導致血液流動受阻。更危險的是,斑塊一旦破裂,可能引發血栓,進而造成心肌梗塞或中風。

在飲食中,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最容易造成這樣的情況。飽和脂肪主要來自豬油、奶油、肥肉及全脂乳製品,它會提升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(LDL,俗稱壞膽固醇),促進斑塊堆積。反式脂肪則存在於部分氫化植物油、糕點、餅乾與油炸食品,不僅會增加 LDL,還會降低高密度膽固醇(HDL,俗稱好膽固醇),使血管清除膽固醇的能力下降。這些變化都會加速血管發炎與硬化過程。

相較之下,不飽和脂肪酸(例如橄欖油、堅果、亞麻仁油)能幫助降低 LDL、提升 HDL,對血管具有保護作用。因此,從心血管保健的角度來看,最好的方式是:少吃油、少動物性脂肪,選擇健康的植物性油脂與高纖食物,能延緩動脈粥狀硬化的發生,保持血管暢通與彈性。

Screen Shot 2025 08 30 At 9.44.08 Am
動脈粥狀硬化 示意圖(來源:Khan Academy-Steps in Atheroscelerosis)

少調味品

除了油脂之外,過量攝取鹽與調味料也是造成血壓升高、進一步影響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。

鹽的主要成分是鈉。當體內鈉含量過多時,腎臟需要保留更多水分來稀釋鈉,導致血液容量增加,血管內壓力也隨之上升。長期高鈉飲食會使血壓維持在偏高狀態,增加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。

另外,常用於調味的味精、醬油、胡椒粉、加工調味醬等,也含有不少鈉或刺激性成分,若依賴過度,容易讓人不知不覺攝取超標。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鹽的攝取量應低於 6 克(約一平茶匙),許多人日常因外食,攝取量超過兩倍以上。

少加工食品

盡量避免火腿、燻雞、香腸、泡菜、罐頭等高鹽高油的加工食品,因其含有大量鈉與添加物,容易導致血壓不穩。

多高纖、多蔬果

多高纖

高纖食物,特別是可溶性膳食纖維(如燕麥、大麥、豆類、蘋果、柑橘),對心血管有多方面的好處。它能幫助腸道結合並排出多餘膽固醇,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(LDL),減少斑塊堆積,延緩動脈粥樣硬化。

同時,高纖食物的消化速度較慢,能穩定血糖、增加飽足感,幫助控制體重,對高血壓與代謝症候群患者特別有益。此外,纖維還能促進腸道益菌生長,減少體內慢性發炎反應,間接保護血管。

適量攝取糙米、大麥、燕麥等全穀類,搭配堅果,不僅能增加膳食纖維,還能幫助控制血糖與膽固醇。

多蔬果

​​蔬菜與水果是天然的心血管保護食材,含有豐富的鉀、鎂、維生素 C 及植化素。其中,鉀能協助排出體內過多的鈉,降低血壓;鎂有助於放鬆血管,維持血流暢通;抗氧化物質則能抵抗自由基對血管壁的損害,保持血管彈性。

每天均衡攝取各式蔬菜與水果,提供鉀、鎂等礦物質,有助於平衡鈉離子,維持血壓穩定。不同顏色的蔬果還含有多樣的植化素,能減少發炎與氧化壓力,全面提升心血管健康。

戒菸、避免過量飲酒、控制體重

戒菸

菸草中的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,讓血壓瞬間升高;同時,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會降低血液攜氧能力,迫使心臟更用力工作。長期吸菸還會破壞血管內皮細胞,促進斑塊生成,加速動脈硬化。

研究顯示,吸菸者罹患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比不吸菸者高出數倍,因此「戒菸」是所有心血管保健措施中最直接、最有效的一步。

避免飲酒

過量飲酒會升高血壓,長期下來導致高血壓病程惡化;同時增加心臟病(如心律不整、心肌病變)的發生率;更會提高中風的風險,因為酒精不僅可能造成血管硬化,也可能引發血栓或出血。再加上酒精本身熱量高,會促進體重上升與脂肪堆積,進一步加重血管負擔。

酒精並非「少量無害」,而是與多種心血管疾病風險直接相關。從預防高血壓、心臟病與中風的角度來看,最理想的做法是避免飲酒。

控制體重

維持適當體重可減輕心臟與血管的負擔,每減少一公斤體重,就能對血壓控制帶來正面影響。維持身體質量指數 BMI 在 18.5 至 24 kg/m2,腰圍男性小於 90 公分,女性小於 80 公分)

建議養成運動習慣:緩和且持續的運動類型,如快走、騎腳踏車、游泳、跳舞。避免激烈或競賽型運動。每次運動可以從 15 分鐘開始,再逐漸增加至 30 分鐘以上。每週 150 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身體活動。

高血壓患者應先諮詢醫師後,再逐步開始適量且適當的運動。

Green And Blue Illustrative Sport Presentation 1
如何預防高血壓?建議養成運動習慣



量血壓常見問題

誰需要量血壓? 

18 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量 1 次血壓。

如果您的血壓範圍在 120 / 80 – 140 / 90 mm/Hg 之間,為高血壓前期,表示您有可能發展成為高血壓,建議應立即改善生活型態,並養成每日量血壓習慣。 若您的血壓超過 140 / 90 mm/Hg,建議您應與醫師討論如何追蹤及是否治療。

什麼時候量血壓?

血壓建議一天至少量一次,最好在早上起床後一小時內及晚上睡前量。因目前常見之降血壓藥物多屬於一天服用一次的長效型藥物,因此建議在未服用藥物前測量血壓。

茶餘飯後適合量血壓嗎? 

量血壓前半小時最好不要劇烈運動,測量前休息五分鐘緩和情緒,不要憋尿,更避免於抽菸或喝茶類、咖啡等刺激性飲品後測量。  

左手量還是右手量好?

第一次測量血壓時,應左右手各量一次,之後可以用血壓較高那一手來作為測量標的,如果多次測量結果發現兩臂差異超過 20 mmHg,表示可能出現血管病變,就應該諮詢醫師。 

可以穿厚外套量血壓嗎?

測量血壓時建議穿著寬鬆衣物,衣袖應輕薄如襯衫,建議測量前將衣袖捲起來,避免壓脈帶受到衣物干擾。 

遠東醫電健康雲服務簡介

遠東醫電健康雲服務結合居家量測設備與雲端平台,建立完整的個人健康紀錄。
專業護理師透過資料進行定期關懷與健康諮詢,協助使用者預防疾病。
當偵測到異常時,護理師能即時提醒,並提供陪診服務,讓醫療溝通更安心。

諮詢表單:https://forms.gle/yQyMWndQf1L1MqAW7